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

砍掉重戀:林憶蓮




















細雨紅磡,20123月,強勁燈照下,像有無數濕羽毛飄墜。人潮八方而來,照面便問:「你昨晚也看?」好像是自然不過的事。我跟隨溶入館中,看滿谷觀眾,在燈暗一刻歡呼起來,舞台上光在巡邏,背景音是片斷截取的多部合聲,突然,布幕一揭,空中垂降數枚巨繭,緩緩蠕動掙扎而至地面,林憶蓮自蛹中蛻出來,在〈枯榮〉前奏裡完成開場——這樣宣誓「脫胎」的意味,看在一班香港的Die Hard Fans眼中,想必感觸更深?

誰能想像:三十年前,年僅十五歲的中四女學生被電台錄取為兼職DJ,化名「六一一」。隔年,新力音樂(CBS Sony)簽為旗下歌手。1985年首張粵語專輯《林憶蓮》以「活潑可愛」為賣點,翻唱松田聖子和原田知世,意圖靠攏八十年代大熱的日本偶像路線。儘管第二張《放縱》仍以青春叛逆為主題、翻唱為大宗,很快地,因與編舞老師許願結識,他且擔任形象指導,林憶蓮主動要求改變歌路,「感性膨脹、成熟增幅」,由日系模樣轉向歐美。由許願主導的一系列作品:《灰色》藉型格舞曲闡述「單身女子內心感覺」,《Ready》剪掉長髮,以復古化妝現出成熟氣味。轉由華納發行的「都市觸覺」三部曲,有了倫永亮的曲與製作,林振強、周禮茂的詞,刻畫「都會女子」剛柔並濟特質。《City Rhythm》、《逃離鋼筋森林》、《Faces & Places》是不間斷的改造工程:「概念專輯」的形式,遠赴紐約、巴黎拍照使歌者時髦形象增強,音樂豐富度亦大幅增加,除已試過的舞曲和爵士,其他如〈前塵〉溢出小調風采,〈微雨撲巴黎〉在編曲中加入女高音——自從有了「唱」的覺醒,林憶蓮不僅習舞,跑步瘦身,練唱歌,還學歌劇。歌路改變後,她在不同時期,都曾混進不少黑人音樂元素,而幾乎每張粵語專輯都會主打多首舞曲,揮灑的舞步深得香港樂迷喜愛,大熱歌如〈一分鐘都市一分鐘戀愛〉、〈傾斜〉等奠定她能唱能跳的天后地位。

1986年起梅艷芳、譚詠麟、張國榮等陸續在台灣發片,反應差強人意;1988年,因前一年台灣解嚴,經濟部投審會通過多家外國唱片公司投資案,預告九十年代唱片業的繁花盛景。1990年,在許願積極運籌下,林憶蓮展開香港、台灣、日本三地並進的模式。首張國語專輯《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》賣破六十萬張,強調「蓮腔」如泣如訴的氣氛,也沒有放過她掌握各類音樂的能力,如〈哈囉寂寞〉的爵士慵懶,〈你給我的愛不是愛〉是當時台灣女歌手少有的舞曲風格。略去一般新人的準備期,「Ready」的林憶蓮,成功進駐台灣聽眾耳朵。在香港樂壇,林憶蓮聲勢亦逐步攀高。1991年兩張粵語專輯,各有擁躉。《夢了瘋了倦了》啣接都會概念,但核心更是「她」自己:林憶蓮掏出自我、給付信任,向作詞人傾訴心聲,說盡一個女子在愛裡所感受的憊懶、不捨、釋然;而Dick Lee善於將中西元素冶為一爐的曲式,恰似香港氣質縮影?該年底推出的《野花》,以「花」為概念,摻入中國古典概念,歌詞展示愛的狀態:時移境遷的萎謝,未能發生的憾、知己所釀的甜與痛。唱腔更趨成熟圓融。儘管當年銷售未及前作,論者卻一致推崇《野花》高度。馮禮慈在一篇樂評中表示,「林憶蓮是近幾年,本地歌壇中進步得最快的一個音樂人」,關於音樂,她「自己作主」,進步幅度與速度,與六年前的稚嫩偶像判若兩人。林憶蓮蛻變過程中散發的雅痞、時髦、嫵媚,及其性格裡暗藏的深邃與率性,亦令她化身香港gay icon,後來諸多性別議題文本,如音樂劇《馴情記》或小說《突然獨身》,藉〈微涼〉焊接記憶,可見一斑;更別提演唱會台下,數不清的型男,癡癡望著她勁歌熱舞一整夜。學者邵志明曾有專論談其音樂與男同志的情感如何投射互動,盛讚其聲音魅力的複雜度和穿透性,「……她聲線就是身體的一部分,像一隻手,輕輕按著你的傷口。

國語專輯《不必在乎我是誰》1993年發行,最大改變,莫過於加入李宗盛。一曲〈當愛已成往事〉銜《霸王別姬》獲坎城金棕櫚獎的威力,廣受喜愛,也是李、林兩人合作之始(儘管林憶蓮早於《City Rhythm》)就翻唱過李宗盛和鄭怡對唱的《結束》)。此輯與發行日期相近的粵語專輯《不如重新開始》相較,還增加了小蟲所創作的兩首歌,一快一慢,綻顯林憶蓮的雙面。自製作鄭怡《小雨來的正是時候》以來,李宗盛陸續以〈夢醒時分〉、〈大雨〉、〈愛的代價〉、〈領悟〉等歌,傳達女子不同的心事與神態。到了〈不必在乎我是誰〉,「女人若沒人愛多可悲/就算是有人聽我的歌會流淚」,企圖揣摩女神內心孤獨。1995年林憶蓮加盟滾石唱片,發行了在台灣銷售八十萬張、全亞洲四百萬張的《Love, Sandy》,是她迄今最暢銷的專輯。許多台灣歌迷心中的經典是它,伴著掉淚的愛情配樂是它,然而歌路和形象明顯跟香港時期不同,缺乏那份走在時代前端的都市感覺,在部分香港歌迷和評論者眼中,變為「怨婦吟」:中、慢版情歌搭配溫吞的鋼琴編曲稍嫌滯悶,滿溢「台灣式」溫婉,雖然此張製作群是Jim LeeTerry Chou和林憶蓮自己。1996年《夜太黑》由李宗盛製作,編曲以薩克斯風和敲擊樂營造欲望夜街畫面,是迷人的Adult Pop

若回顧台港兩地同樣強調「都會女子氣質」的歌詞,或可發現:在李宗盛筆下,藉女聲唱出的,較是女性對女性的憐憫與疼惜,一種盟友的疼惜與勸慰。而林憶蓮粵語歌詞裡,更多是身體的覺醒、感情的現實層面、女子對男子的宣告,如〈回家對著你媽媽〉、〈不不不〉,〈你令我性感〉——都市性格的差異,也反應於情歌的內容?李宗盛為她創作的〈傷痕〉,「女人獨有的天真和溫柔的天分,要留給真愛你的人」,情調近乎〈夢醒時分〉;〈夜太黑〉,「男人久不見蓮花,開始覺得牡丹美」,似也僅將她做為一種「女性想像」表述。兩人於1998年結褵,1999年推出《鏗鏘玫瑰》,李宗盛坦承林憶蓮總有一個內面未被挖掘,「這個歌名可以說是我對Sandy具體的描述。」他寫:「像曠野的玫瑰,用脆弱的花蕊,想迎接那旱季的雨水/所以溫暖卻曖昧,所以似是而非,讓那直覺自己發揮/她一直給,每一次給,有即興意味……」值得玩味。《鏗鏘玫瑰》全碟由賈敏恕製作,在該年如潮佳作中頗被忽略。其明亮、indie的轉向,除有兩首自創曲,還加入安棟與張震嶽作品,現出輕搖滾與電子氣息。

2000年,林憶蓮投身維京音樂,與姚謙攜手合作,也終結了她的「李宗盛階段」。連三年出版的《林憶蓮's》、《2001蓮》、《原來…林憶蓮》不訴求專輯概念,唯更貼近市場,純熟無懈的唱腔,再創傳世情歌如〈至少還有你〉——姚謙與林夕的歌詞,持續為林憶蓮上色。做為一名優異的情歌演繹者,〈飛的理由〉絲絲入扣、〈遠走高飛〉溫柔理解;〈不還你〉或〈Now Or Never〉等快歌亦恰如其分。在《原來…林憶蓮》,她首次擔任整張專輯製作人。2005年,久違的粵語專輯《本色》由倫永亮、Dick Lee、周禮茂、潘源良等一眾老友貢獻創作,或可視為她對自己出道多年的一次回眸?一曲無詞哼唱〈Incomplete〉贈給為她打造多首經典的詞人林振強,是優雅深情的追悼。2006年第十張國語專輯《呼吸》,林憶蓮再次證明她的音樂嗅覺過人。周耀輝填詞的復古電氣舞曲〈一個人〉、弛放感濃厚的〈日子〉、牽情依舊的〈詞不達意〉、許哲珮帶點中國風〈放開手〉……然後,林憶蓮展開兩次大規模巡迴演唱:「憶蓮Live07」刻意選唱冷門歌曲,一曲全由她擔任八聲部 A cappella的〈走在大街的女子〉教人驚豔。藉著演唱會,重組歌的情緒和畫面,到了MMXIMMXII 兩回合,更似一次她向「舊我」的喊話,她不愛因襲,厭倦重複,就像八十年代迄今,她總在音樂風格上「砍掉重戀」。

已預告四年的全新自製專輯《蓋亞》終在2012年問世,以宛若梵唱/禱告的〈無言歌〉開場,一個全新的林憶蓮,像她在舞台上那般自蛹中蛻出,「又一次」蛻出。與音樂人常石磊、恭碩良的合作,自由的聲線流動,不局限曲風類型,告別「安全的無味」,她唱「救救我們的神經/救救我們思想裡的孽」;她唱「花事哪可敵過一枯一榮」,蓋亞乃地母、希臘神話中最早的神——地球當然最懂得什麼是「This Too Shall Pass」。

3 則留言:

  1. 關鍵字:鯨向海·<短詩準備>、《Gigs》
    記得友人買了雜誌,一看到你的文章,就立刻與我分享……
    「你偶像怎麼連樂(詞)評“都”(我送過他一本《善遞饅頭》)寫得那麼厲害(後來評蘇打綠的又問了一次)?」
    「這就是他的風格呀!!!嘿嘿…(得意貌)」

    ps.明天的天母誠品不知我趕得上嗎?(又有無所遁形的fu了嗎XD)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這位同學,你的關鍵字也太強了!!!完全抓到重點!!!
      (緊緊把「鯨向海」抓在手中貌)

      難道你也要夢中見嗎!我著實驚了。

      刪除
    2. 確定趕不上了 T T
      看來真的只能夢中見了……
      預祝活動圓滿順利&維中新書熱賣:)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