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

吉田修一《那片藍天下》




















近年吉田修一(Yoshida Shuichi1968-)長篇小說屢被翻拍為電影:《同棲生活》、《724日大道》、《惡人》、《橫道世之介》、《再見溪谷》……一方面日本電影產業向來喜歡改編已獲讀者熱愛的文本,另一方面,大概也可以說明:儘管出身芥川賞,吉田修一細膩的觀察角度,彈性良好的文字,強壯的敘事能力,清楚且迷人的角色塑造,都使他的作品橫跨於純文學小說與大眾小說之間,而作者也樂於穿戴起幾種屬於自己的可能,可以是精準殘酷如斯的《最後的兒子》,也可以是憂傷中洋溢溫暖的《星期天們》。

相形之下,《那片藍天下》以及《空的冒險》等兩冊就顯得有點特別。此一系列連載於機上雜誌的專欄結集,每篇約三千多字,交插以小說與隨筆,沒看過吉田修一寫這麼短的小說,自然也不曾讀過他以散文表露自己,分外新鮮。每一則短故事,大多扣著飛機/機場/旅行等意象,隨主角身分變換,巧妙拓延為不同故事類型。無論書寫人生挫敗;戀侶們關係靠近,疏遠,偶然頓悟;男孩女孩獲得啟蒙的契機,篇末並不一定訴求極短篇式高潮或戲劇性轉折,反而,作者藉生活線性的自然延展,讓人性各種合理的彆扭與軟弱登場,遂使那故事的扭轉出乎意料卻說服力十足。

散文隨筆則記錄了吉田修一拜訪曼谷、台北、奧斯陸等城市的印象,小說家視線如釣線一樣拋出,看似不經意的轉場或結構安排,不著痕跡刻畫了旅人形象與旅行風格,當然,也將種種城市觀察與反思,暗藏在極為節制的敘述之中。雖然散文不見得比小說更赤裸,但不用買機票就可以跟著心愛的作者前往水上市場大快朵頤,坐在溫泉池裡好笑地看他忍耐著源泉出口過燙的熱湯,或者,在胡志明市海灘旁,看著被驟雨趕上岸來的年輕人閃耀著銀光的身體,怎麼想都是太划算的事。

吉田修一的讀者大概都知道他是電影控,小說裡也常出現以某部電影做為隱喻或串場道具。因此《那片藍天下》各短篇篇名,其實都來自電影片名——文.溫德斯向小津安二郎致敬的《東京畫》、侯孝賢《戀戀風塵》、王家衛《重慶森林》(日文名:恋する惑星);老一點的片子像《單車失竊記》、卓別林《摩登時代》、《兩小無猜》、《錦城春色》……當飛機航行在數萬英呎高空,機艙內幾盞小燈亮著:有人睡去,有人發呆,有人低聲交談,有人默默讀著雜誌,在吉田修一的紙上小電影裡,一不小心遇見了自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